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
江從西南來,浩浩無旦夕。長波逐若瀉,連山鑿如劈。
千年不壅潰,萬姓無墊溺。不爾民為魚,大哉禹之績。
導岷既艱遠,距海無咫尺。胡為不訖功,餘水斯委積。
洞庭與青草,大小兩相敵。混合萬丈深,淼茫千里白。
每歲秋夏時,浩大吞七澤。水族窟穴多,農人土地窄。
我今尚嗟歎,禹豈不愛惜。邈未究其由,想古觀遺跡。
疑此苗人頑,恃險不終役。帝亦無奈何,留患與今昔。
水流天地內,如身有血脈。滯則為疽疣,治之在針石。
安得禹複生,為唐水官伯。手提倚天劍,重來親指畫。
疏河似翦紙,決壅同裂帛。滲作膏腴田,蹋平魚鱉宅。
龍宮變閭裏,水府生禾麥。坐添百萬戶,書我司徒籍。
御定全唐詩
《全唐詩》,是清康熙四十四年(1705年),彭定求、沈三曾、楊中訥、汪士鋐、汪繹、俞梅、徐樹本、車鼎晉、潘從律、查嗣瑮等10人奉敕采錄,“得詩四萬八千九百餘首,凡二千二百餘人”,共計900卷,目錄12卷。 来自[百科](https://baike.baidu.com/item/%E5%85%A8%E5%94%90%E8%AF%97)
卷四百三十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