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走x博客
网站访问量:151908
首页
书籍
软件
工具
古诗词
搜索
登录
24、nonlocal
23、Python functools.wraps 深入理解
21、Image.rotate旋转90度图片被截取了
20、python的__get__方法看这一篇就足够了
19、结巴分词(自然语言处理之中文分词器)
18、virtualenv
17、Python string 去掉标点符号 最佳实践
16、python 字符串相似度
15、StringIO和BytesIO
14、基于Python __dict__与dir()的区别详解
13、 set()去重的底层原理
12、顺序表的原理与python中的list类型
11、psutil实现系统监控
10、NSQ
9、utf-8的中文是一个汉字占三个字节长度吗?
8、supervisor+gunicorn部署python web项目
7、socket编程
6、async
5、Python的共享经济
4、Python 内存分配时的小秘密
3、Python中的“特权种族”是什么?
2、装饰器
1、序列化与反序列化
3、Python中的“特权种族”是什么?
资源编号:75769
Python
Python 查缺补漏
热度:114
前几天,某个学习群里有小伙伴问了一个关于id()的问题。事后,猫猫想起Python中一些常用对象的内存地址是共用的,但是具体是哪些却忘了。于是,猫猫意识到这是我知识薄弱之处,有提升空间,便进行了一番学习。
前几天,某个学习群里有小伙伴问了一个关于id()的问题。事后,猫猫想起Python中一些常用对象的内存地址是共用的,但是具体是哪些却忘了。于是,猫猫意识到这是我知识薄弱之处,有提升空间,便进行了一番学习。 今天,猫猫把学习到的部分内容总结出来,分享给大家。阅读本文,大家可以学到如下内容: 1、对象的Id是什么? 2、内置id()函数是什么? 3、共用Id的内存分配策略?特权种族? # 学习群里的一道问题 首先,看看小伙伴贴出的代码: ``` In [1]: a[1,2,3] In [2]: id(a) Out[2]: 2399283020744 In [3]: id(a.append(4)) Out[3]: 1417427824 In [4]: a.append(4) In [5]: id(a) Out[5]: 2399283020744 ``` 他的问题是:为何第二个id值(1417427824)不等于其它两个的id值(2399283020744)?还有这个id值(1417427824)到底是谁的id? 现在公布答案:第二个id值(1417427824)是None的id,只要打印id(None)就能看出来;至于为啥是None的id,因为列表的append()方法返回值是None,而id(a.append(4))等价于取这个append操作的返回值的id,也就是说id(a.append(4))等价于是id(None)。 # 对象Id与id()函数 python的对象有三要素:Id(identity,身份标识)、Type(类型标识)和Value(对象的值)。 其中,Value通常是一个对象能被直接“看到”的部分,而Id及Type则是相对底层的维度,无法直接“看到”。举个例子(“>>>”表示输出结果): ``` Object1=2018 Object2="2018" # Object1的value是2018(数字) # Object2的value是“2018”(字符串) id(Object1) >>>2399282764784 id(Object2) >>>2399281922600 type(Object1) >>>int type(Object2) >>>str ``` 如上所述,我们建立了对象三要素与三个内置函数的联系:Id&id()、Type&type()、Value&str()。今天,猫猫先跟大家一起来学习id()函数,今后再继续学习其它两个。 ### 1、id()函数释义 id()是python内置的函数,它专门用于获取对象的内存地址,内存地址是一个整型数值,在该对象的生命周期内是唯一且恒定的。语法:id([object])。 ### 2、比较Id的两种方式 通常有两种比较对象Id的方式(is、id()比较),请看例子: ``` l1 = [1, 2, 3 ]l2 = [1, 2, 3] In [43]: l1 is l2 Out[43]: False In [46]: id(l1)==id(l2) Out[46]: False # 两者Id不相等,因为: In [44]: id(l1) Out[44]: 2399279725576 In [45]: id(l2) Out[45]: 2399282938056 ``` is判断语句是判断两个对象的内存地址,也就等价于先取id(),再做数值比较。 ### 3、不要与Value的比较方式混淆 Value的比较符号用双等号“==”,上例中比较l1和l2的Value要写成“l1 == l2”,明显两者的Value是相等的。按照约定俗成的习惯,我们把Value值相等的两个对象称为“相等”,而把Id值相等的两个对象称为“相同”。 所以,准确地说,上例的l1与l2相等,但是他们不相同,l1==l2,但l1 is not l2。 # 特权种族:共用内存的对象 每个对象被创建出来的时候,就会确定其Id标识,也就是给它分配内存地址。通常来说,新对象的内存地址也是新的,会从未分配的可用地址中取。 但是,为了提高内存利用效率,对于一些常用的对象,如一些数值较小的数字对象、布尔值对象、None对象、较短的字符串对象等等,python采取共用对象内存的分配策略。 ``` # 新分配内存地址的例子 ww=[1,2] ee=[1,2] id(ww)==id(ee) >>>False a=2018 b=2018 id(a)==id(b) >>>False # 共用内存地址的例子 a=100 b=100 id(a)==id(b) >>>True f1=True f2=Trueid (f1)==id(f2) >>>True n1=None n2=None id(n1)==id(n2) >>>True s="python_cat" t="python_cat" id(s)==id(t) >>>True ``` 这就意味着,python中出现了“特权种族”,运行环境早早就为它们分配好了内存地址,一旦要创建新的对象时,先去特权种族中查找,有Type和Value相等的对象,则新对象不分配新的内存空间,而是指向已有对象。 “特权种族”的存在,使得我们不需要频繁创建这些对象,既能提高已分配内存的使用率,又减少了创建对象、分配新内存的损耗。 对于共用内存地址的数字对象的取值范围,根据这篇文章《Python中神秘的-5到256》(链接见文末)对python源码的分析,文中有如下结论: > Python中,对于整数对象,如果其值处于[-5,256]的闭区间内,则值相同的对象是同一个对象。 对于共用内存地址的字符串对象的取值范围,学习了几篇对python源码分析的文章后(链接见文末),猫猫总结出大致有以下结论: > Python中,字符串使用Intern机制实现内存地址共用,长度不超过20,且仅包括下划线、数字、字母的字符串才会被intern;涉及字符串拼接时,编译期优化结果会与运行期计算结果不同。 ``` # 编译对字符串拼接的影响 s1 = "hell" s2 = "hello" "hell" + "o" is s2 >>>True s1 + "o" is s2 >>>False # "hell" + "o"在编译时变成了"hello", # 而s1+"o"因为s1是一个变量,在运行时才拼接,所以没有被intern ``` 参考阅读: 《Python中神秘的-5到256》 (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33907983) 《Python中字符串的intern机制》 (https://www.cnblogs.com/greatfish/p/6045088.html) 《Python中字符串的intern机制》 (https://mrcuriosity.org/python-string-intern.html) 原文: [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?__biz=MzUyOTk2MTcwNg==&mid=2247483714&idx=1&sn=a396be77a5742106cbf9cbbef5ca7334&scene=21#wechat_redirect](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?__biz=MzUyOTk2MTcwNg==&mid=2247483714&idx=1&sn=a396be77a5742106cbf9cbbef5ca7334&scene=21#wechat_redirect)